2020年11月15日,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在内的十五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2020年11月15日,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在内的十五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的一项自由贸易协定。
RCEP的签署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2019年,RCEP十五个成员国的总人口大约是2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GDP规模达25.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
RCEP的形成具有历史延续性。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近代出现的新兴国家以外,东盟十国和中日韩都是前近代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体系的成员。因此,RCEP建立在传统的东亚经济世界的基础上。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新型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无疾而终,RCEP的签署有助于局部地区贸易自由化的推进。
RCEP的签署对中国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东亚国际经济体系是中国的基本盘。中国可以在东亚范围内尝试建立局部的大循环,从而和国内大循环衔接起来。
但是,RCEP存在结构性不平衡,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总体实力几乎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个结构性不平衡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有可能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RCEP的结构性不平衡首先表现在成员国的综合实力不平衡。与RCEP最接近的自由贸易区是欧盟,与欧盟相比,RCEP成员国的实力更具有不平衡性。
欧盟27国中,法国是唯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的核大国。德国虽然是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却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不是核大国。因此,法德两国在欧盟构成互相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伊始,法德轴心就构成主要引擎。而在RCEP十五个成员国中,中国是唯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其政治和军事大国的地位具有唯一性。
英国脱欧后,德国在欧盟27国中的经济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强,但是并未达到绝对优势。2019年,欧盟27国完成的名义GDP总量为15.58万亿美元,其中德国完成的名义GDP总量为3.85万亿美元,占比为24.71%。201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4.36万亿美元,在RCEP十五个成员国中占比达到56%,人口占比达到63.64%。
显然,与德国经济实力在欧盟中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相比,中国经济实力在RCEP成员国中具有绝对优势。
再综合以上两点,与欧盟27国中军事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分属不同国家的情况相比,RCEP成员国中的军事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是合一的,均只有中国。
秦汉以来,东亚地区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朝贡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地认可中国在东亚国际体系中的最高权威。即使是关起门来做皇帝的日本,在明代也不得不通过幕府将军向中国称臣,进入朝贡贸易体系。甲午战争之后,朝贡贸易体系完全解体。但是,这种历史传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今天的东亚国际体系。
RCEP的结构性不平衡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和历史传统方面,也体现在贸易依存关系上。当然,贸易关系不平衡是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017年以来,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国际贸易环境有所恶化,中美之间摩擦加剧,两国贸易关系受到严峻挑战。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际范围内经济和人员交往的阻力加大,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中国和欧盟、美国的贸易关系受到更大的冲击,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排名发生显著变化。
我们从图1和图2中可以发现,2017至201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系基本处于正常状态,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摩擦政策尚未完全发酵,中美贸易关系大致平稳。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8年春季)》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9年春季)》
从图3中我们可以发现,2019年中国外贸形势发生显著变化,美国已经下降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上升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春季)》
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2020年前十个月,东盟在中国外贸关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则下降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图4. 2020年前十个月中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金额及占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秋季)》
第一,2017年以来,欧盟和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关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由第一、二大贸易伙伴逐渐下降为第二、三大贸易伙伴,东盟从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即欧盟和美国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第二,2017年以来,同为RCEP成员国的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对外贸易关系中的地位略微下降,日本从2017年占比7.4%下降到2020年前十个月的6.9%,但始终保持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韩国从2017年占比6.8%下降到2020年前十个月的6.2%,但是始终保持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第三,同为RCEP成员国的澳大利亚在中国对外贸易关系中的比重略微上升,从2017年占比3.3%上升到2020年前十个月的3.7%。也就是说,近年来中澳之间的纠纷对两国贸易关系没有造成大的冲击。
第四,除中国以外,RCEP其他成员国,即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最大贸易伙伴均为中国。截止到2019年,中国连续12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因此,总体来看,虽然最近四年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受到冲击,但美国和欧盟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在中国急需的高端制造业领域。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芯片领域发起对华贸易战,关键也是因为中国在这个领域对美国有严重依赖。而RCEP其他成员国在贸易关系上更依赖中国。因此,从贸易依存角度看,RCEP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进入2020年以来,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会不会彻底改变西方发达国家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长期状况呢?这可能并不容易,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近年来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排名变化是在不正常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发生的。
美国下降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特朗普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去全球化政策,开展对华贸易战有关。特朗普上台以来,为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采取了一轮又一轮的制裁措施,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2021年1月20日,的拜登将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并不意味中美关系可以完全回到比如中美贸易争端开始之前,但两国贸易关系有望得到部分恢复。事实上,中国今年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的贸易依存度反而在上升。
欧洲是全球高端制造业的中心,新冠疫情在欧盟国家暴发极大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尤其影响了中国和德国等先进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新冠疫情暴发以后,联系中国和欧盟的重要航运中心新加坡、香港疫情严重,因此也影响欧盟和中国的贸易。
随着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普及,如果明年疫情可以得到控制,那么中欧贸易有望得到提升。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如果中欧投资协定签署,中欧之间将进入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双方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升。
虽然欧盟今年下降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20年第三季度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在2020年1月至9月达到4,255亿欧元,超过欧美的4,125亿欧元。经过新冠疫情之后,中欧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在上升。
第一,由于中国在RCEP成员国中占据绝对优势,因此要防止其他成员国联手和中国博弈,在东亚地区出现新的合纵模式。
日本和东南亚有着长期的传统合作关系,在RCEP范围内这种合作会加深。尤其随着越南经济的崛起,日本韩国和越南的经济人员交往日趋密切。韩国是越南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也是越南第四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以及第二大进口市场(仅次于中国)。韩国还是越南最大投资者。当然,这种新合纵关系即使出现,也不必太紧张。
去年年底,印度表示不愿意签署RCEP后,日本一度宣称,要和印度共进退。当然,现在印度已经成为一些大国企图制衡中国的棋子。
针对RCEP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中国方面无需刻意回避,也应该认识到,RCEP对中国转向新发展格局有一定助力,但是不宜评价过高。当前中国经济完成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的使命,加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关系,依然是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中方应该着手推动中美经济对话,尤其推动中美投资协定和中美FTA(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全球经济形成中美双峰对峙的格局是大势所趋,双方的有识之士终将认识到这一点。
第二,早日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尽快转入中欧FTA谈判。只有解决了中欧FTA谈判,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国际环境才有坚实基础。但是,欧盟在中美欧大三角中处于尴尬地位:美国是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两方都不能得罪,中国也应该更加谨慎地处理中欧FTA谈判。此外,由于英国脱欧,中英FTA谈判应该加快推进。
第三,中国应尽快启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的谈判,这是亚太地区高水平的FTA。事实上,2020年11月间,商务部发言人已公开表示:“关于中国加入CPTPP的问题,中方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确定,中国要积极考虑加入CPTPP。
总而言之,RCEP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中国不能将新发展格局的国际环境完全寄托于它。中国应该积极落实RCEP、恢复中美经贸关系、推进中欧中英FTA谈判、尽快启动加入CPTPP谈判,四大杠杆同时运作,彼此支持,以为新发展格局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